科瑪Colmar,位於法國東北,一個較少為國人所知的法國小鎮,但他所在的阿爾薩斯省,卻是非常知名的產酒地區,許多愛酒的人,多半是為了到隔壁史特拉斯堡的酒莊而中途路過,殊不知,許多歐洲人,可是會專門特別來這兒待上一周、兩周好好度假放鬆。
會來到Colmar,說起來也算是個意外,這趟旅行原本只計畫到倫敦、巴黎,托好友的福,加入了瑞士阿爾卑斯山之行,我就在想呢,從瑞士到巴黎,這中途應該還有其他不錯的點吧? 找啊找,突然看到了科瑪的照片,那是一個好繽紛的童話小鎮耶,據說,宮崎駿的「霍爾的移動城堡」,正是以此做為場景藍圖,雖然我也不是這部電影的迷,純粹就是因為那鎮上排排站的繽紛木屋而動心上路了。
有人說科瑪是個很不像法國的法國城市,也有歷史說其美麗的建築是歷經德國統治下的文化產物,感謝的是,他躲過了戰爭,我們今天才能繼續得以看到他的風景如畫。
科瑪很小,但很特別,對背包客來說,是個再簡單也不過的地方。
對我,則是一個數年後想起還會為之神往的一處地方。
美麗如詩的小威尼斯 La Petite Venise
老實說,我對法文一竅不通,幸好大部分的景點跟英文稍微一對照,還是大略可以猜出是甚麼意思的,小威尼斯從科瑪舊城區的另一頭開始叫起,從古早就擔任起運輸的重責大任,現在我想則是依靠蜿蜒的優美河景而帶來的觀光財居多。
在這個美景旁,坐在河邊吃點東西、喝個咖啡是一定要的享受,在科瑪,所有的步調都是慢的,不要把自己當成觀光客,一定趕時間把景點給走完,最好的做法是喝杯拿鐵、享受當下的美景。
沒有像義大利威尼斯貢都拉那樣的華麗,這裡的觀光船有種隨興的輕盈,連坐在河邊的我們都能感受到船上人們的輕鬆 (好吧,沒有對著鏡頭笑但我確定他們還是很開心的!)
法式烤布蕾,一道我向來喜愛的甜點,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真的,在法國吃的烤布蕾特別好吃呢!
酒足飯飽,徐徐沿著運河往最熱鬧的舊城區前進,石頭小路、Bistro外搭的露天白色帳棚、酒館外紅色圓桌放著幾支香檳,某間店的窗戶上還有個紅色愛心跟你示愛,藍天白雲下的小鎮,我還沒喝酒就彷彿醉了般地滿心歡喜,我拿著相機不停地拍,就想把眼前這個繽紛永遠印在我的眼裡。
舊城區Old Town 掉入童話故事裡的繽紛漩渦
科瑪很小,所以地圖看一遍,大概就知道東邊有甚麼,市集在哪兒,不用擔心會迷路,公車站就那幾個,坐過站也沒關係,恣意漫走就對了。
進入舊城區,你看到的顏色用「繽紛」形容已稍嫌不足,但也不是那種吵鬧的繽紛,網友說的對,他不是很法國、不是印象中那種鮮豔叫囂的法式繽紛,是一種和諧、有精神、有秩序,有很多細節的科瑪式繽紛,也還有一種,終於親眼來到宮崎駿的畫裡的感覺。
可以看得出來這小鎮有點年紀了,但保存得很完好,沒有拉過皮的匠氣,古老中反有與時俱進的現代感。
舊城區是最熱鬧的鬧區,也是觀光客最集中的地方,而在這些商店裡面,也隱藏著許多古蹟,像是紐約自由女神像的設計師巴多弟的博物館、菩提樹下博物館等,隨意逛逛、吃些小吃就是一種饗宴。
親眼看這些木造屋並非一棟棟排得正正好,有些其實不太對稱,或是有點歪斜到依附在隔壁棟上面,就連窗子也都不一定是剛好符合水平,我越看越奇妙,好奇這些架構怎麼互相支撐,但事實上每一棟都相接連得嘟嘟好,沒有台灣這種暗暗的水溝巷空隙,令我對歐洲人的建築能力和智慧嘖嘖稱奇。
就像童話繪本裡面那樣,有一種童話得不可思議對吧!
對建築沒有任何了解的我,看到這種有點像是一層層塗上去的牆面,不禁想這跟餅乾也太像了吧! 好像拿著一塊塊餅乾上點糖霜黏上去的,一點也不真實。
紫色怎麼運用都好看的地方,我想應該就只有科瑪了吧!
有點類似塔樓的建築,一樓開的卻是現代超市。
這是另一個地圖上標註的景點人頭屋Maison des Têtes,上面據說有105個臉譜,現在是一座餐廳,不過翻翻菜單有點貴,我們也就到此一遊而已了。
橘色的木屋,紫色的餐巾和椅子,我必須再一次說也只有科瑪這個地方可以擺得如此可愛又優雅。
橘色窗簾布,配在木頭窗櫺上,讓人完全沒有老奶奶的垂暮感,反而好搭好溫暖。
結合當地木屋特色的可愛包裝,三支20歐有找,真的好令人心動不是?
就是這些細節,讓人足以細細琢磨,流連忘返
書局上的食譜書就跟街上的建築一樣,色彩鮮艷得跟你打招呼,光看封面就食慾大增,就算不懂法文,每一本還是都想帶回家。
被鮮豔蔬果包圍的室內市集 Le Marché Couvert de Colmar
從運河一路走來,不知覺地走進了當地的室內市集,乾淨明亮,放眼望去就是一片新鮮的蔬果,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木板上,這種天然的鮮豔刺激著我的味蕾。
橄欖油看起來就是超天然,要不是我只有一個小行李箱,我肯定扛一罐走。
跟台灣市場最大的不同,我想是籐籃跟木箱的容器讓所有的蔬果擺放起來更有質感。
還有這種小提籃,台灣似乎很少看到這種容器,後面的價錢版還精心貼上各種蔬菜的圖片,精心裁切過的小黑板跟台灣慣用的紙板,擺出來視覺差別真的好大啊!
買水果還可以賞花,心情大好可不是呢!
歐洲人的審美觀真的很棒,連個菜攤都可以用櫥窗的概念來擺放,質感直線上升,翠綠的蔬菜上看不到因泡水而濕爛的黑葉子,紅黃番茄交錯著,為整片綠上了點綴,和台灣市場阿嬤喜歡用的同種類一落一落擺放方式、不要的菜葉直接丟在濕漉漉地上完全不同,很值得學習。
週六早晨 入境隨俗的一杯拿鐵
這個地方只逛一天是不滿足的,第一天當了十足的觀光客,第二天就想試著當一個在地人,而這麼巧的第二天就是星期六(完全沒有特別安排),一早咖啡館人聲鼎沸,遠處的露天市集已經開始交易,不過歐洲人不少還是愛抽菸的,坐在戶外的壞處不得已不時被迫吸進二手菸,幸好微風偶爾拂過帶來一些新鮮空氣;我們在這裡坐下點了杯拿鐵,妙的是這裡的拿鐵裝在啤酒杯裡面,插一根吸管給你,恩,這樣入境隨俗的一杯拿鐵也行。
市集在聖馬丁教堂旁,有許多很棒的雜貨。
包覆在古老之內的現代
科瑪並沒有濃厚的觀光氣息是因為他並沒有隨處出現紀念品的小攤,甚至說你要買張明信片還得花點時間到藝廊內找一找,這裡的商店一點都不落於俗套,有很多非常現代、有品味的商品你可以在這裡看到,連SEPHORA在這裡都有分店,就可猜到這裡的人均跟生活品質有一定水準,由於科瑪並不是以血拚為名,以至於當我隨意逛這間家具店時有了很多驚喜。
裡面的家具擺設得極有品味,也有許多很棒的單品你想要帶回家,但都看的出來需要荷包重一點才下得了手。
地下室的showrooms有好幾種不同風格,天花板圓弧的處理讓客人感覺到了特別的空間....somehow有種洞穴感,但卻是很時尚的洞穴...
我也不清楚怎麼繞的就繞到了店後方的小花園,我特別喜歡他中間那個別致的水流柱,我想應該是特別訂做的,當時應該拿張名片,我好想裝一個在我的陽台上啊!
舊城區之外的科瑪
繽紛木屋的場景出了舊城區Old Town之外就少了許多,回到比較常見的一般歐式建築,從舊城區到火車站這一段並不算近,但也不遠,看看搭車時間還早,我們決定慢慢走回火車站,路上人車很少,藍天指引我們走過一株株轉紅、轉黃的大樹下,享受著最後一點在科瑪的時間。
不一會兒我們走到了火車站,前方綠色鐘樓就是科瑪車站,來到科瑪第一天,我們就先在火車站裡拿了地圖、公車時刻表,以防萬一還詢問了服務台,公車亭大多數都很集中,搭乘也簡單,但即使如此,我們還是有一次坐到反方向,一路向郊外越開我越心慌,幸好仍順利的回來了。
往月台的入口
往科瑪的出口
車站門外有個小地方可以讓你借放行李(我沒有拍到),沒有清楚的指引,但大家似乎都知道用問的就可以找到,最後一天早上我們便是先到車站放行李,再搭車回舊城區逛。
幸好,我來過這個美麗的地方,有機會,我們再見囉!
延伸閱讀: [法國遊記] 莫內花園 走在莫內2.5公頃的畫裡
最後歡迎加入我的 --
FB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urplewildcat/
Instagram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lycapurplewildcat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