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水中生產是無痛的嗎?」朋友問。
「不是耶,甚麼藥物都沒打。」我說。
「那為甚麼要選水中生產?」朋友不解。
水中生產,顧名思議就是在水裡生孩子,屬於「溫柔生產」的門派之一。
溫柔生產,白話文來說,就是跟古人生孩子一樣的方法,沒有藥物、沒有手術刀的介入。
溫柔生產,是現代人賦予生產這件事情的美好想法:不要任何人為的介入,沒有選日子、沒有剖腹產、沒有用引產藥物逼迫子宮收縮,沒有護士壓宮底推或吸出來...各種粗暴方式,讓寶寶隨著自己的節奏、個性,來到這個世上,爸媽溫柔地迎接寶寶。
而在水中,能藉由水的力量緩衝陣痛,所以有了水中生產的方式。
不瞞你說,我被這個包裝的想法深深吸引,成為信徒。
第一胎 成功從水中迎接女兒
在水中生,一開始我有點害怕,所以一開始我只想作溫柔生產,也就是坐瑜珈球、可以自由在產房內走動,不是被綁在產床上的方式,由助產士陪同生產。
生產那天,我的助產士把我送進產房時,突然問了一句:還是你要在水中生?
痛到失去理智的我,手一揮:「隨便!只要不痛就好。」
(臨到生產,產婦也只在乎痛,甚麼溫柔生產都拋諸腦後)
印象中,我從輪椅上慢慢爬到地上,陣痛空檔,再從地上慢慢爬進浴缸,靠著助產士的按摩神之手,幫我減緩了一波波襲來的陣痛。
老公一起進入浴缸,靠在我身後,作為人肉靠墊兼出氣沙包。
從頭到尾,我一直罵他,還捏他大腿,彷彿想把我的痛移到他身上,他大氣不敢吭一聲。
在水中待了將近兩小時,接著我感到羊水破了,這時候產程加速,我也快沒力了。
我使勁一擠,頭出來了,助產士說:再一次!
再使勁一擠,我的骨盆就像核彈爆炸,肩膀出來了,醫生馬上從水中把女兒抱起來,放到我身上。
我沒看到她怎麼出來,也不在乎了,她順利出生就好。
跟很多無痛生產、覺得打了無痛就上天堂,生產好easy的媽媽,她們可能想都不想經歷這樣的痛,我沒有很自豪地覺得,沒有忍受過生產的痛,懷孕過程就不完整,感受只有女人能享有的生命歷程,每個人都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;甚至因為生產的痛,讓我長達一年都不敢去想二胎這件事情。
那麼,為甚麼二胎還要選水中生產?
因為我很擔心無痛分娩的都市傳說,還有我對不希望藥物介入,而有一絲一毫影響到孩子的信念很堅定,反正,痛最後一次吧。
當然水中生產的前提,一定是要健康的產檢結果,如果有任何生產風險,絕對要遵從醫囑。
所以牙一咬,我還是約了助產士討論這次的水中生產。
這是我的生產計畫書,基本上跟上一胎差不多。
1. 由陪產護理團隊陪伴生產。 (所以要先預約陪產士,陪產士的好只有經歷過才知道有多重要,都決定作水中生產,這點錢千萬別省)
2. 在樂得兒產病房生產。 (我借用了禾馨的照片如下,應該就是我當時生的那間,浴缸跟床都在房間裡,水裡生完就到床上休息,數小時休息後再轉去病房)
3. 不打無痛分娩、並盡可能減少內診,不要未經同意就人工破水、打催產素。(靠邀,護士的手都超冰,內診真的超痛,但我助產士的手法好很多)
4. 先生全程陪伴生產。 (不然就失去溫柔生產的意義了)
5. 不剃除會陰部毛髮,不剪開會陰、灌腸,若為必要,請與我討論並作局部麻醉。 (產前37周需開始作會陰按摩,讓會陰部有彈性,減少撕裂傷喔)
6. 不作靜脈點滴注射。
7. 希望能下床走動,可隨意變化姿勢與活動,坐產球、熱敷及按摩。
8. 溫水淋浴。
9. 勿推宮底、不吸寶寶。
10. 臍帶請留10cm,待胎盤停止脈動後,再剪臍帶。 (有人會希望老公是第一個抱寶寶的人並剪臍帶,我跟先生對這點倒還好,一切交由專業的來)
11. 產後母嬰接觸30分鐘以上。
12. 當我無法母嬰肌膚接觸時,由先生替代。
13. 保留胎脂,寶寶第一天不洗澡。(新生兒剛出生體溫還不穩定,第一天不洗澡、保留胎脂能幫助穩定體溫。)
生產計畫書的優點是,可以讓助產士了解你的龜毛要求,並事先跟產檢醫師確認是否會有其他擔憂跟風險。
然後生產當天,你基本上已經被疼痛沖昏頭,在失去理智之下,一般人很難再說:我現在要怎樣、要那樣,尤其醫生是最後20分鐘才進來,你已經進入最後衝刺階段,根本不可能跟醫生說我不要剪會陰、我的臍帶要留10cm,起碼我是沒辦法冷靜、也沒有力氣的那種,所以生產計畫書先寫好,不僅對助產士很重要,也對自己跟先生很重要。
這個就是禾馨的水中生產房,我當時就在這個舒適的環境下生產的。
延伸閱讀:
懷孕 ● 32歲時,醫生說:「你沒有排卵,只能做試管」,五個月後我自然懷上二寶
育兒 ● 擔心找不到好保母跟托嬰中心?必看 參觀托嬰中心、面試保母的QA清單大全
歡迎有空來莉卡的泡菜煎餅粉絲頁走走~
FB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urplewildcat/
Instagram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lycapurplewildcat/